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与袁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持不下,展开了战略决战。官渡之战,曹操出其不意地攻破了袁俊在吴超(今河南封丘西)的粮仓,然后击败了袁俊的主力。这场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中原奠定了基础,也决定了东汉末年群臣的竞争格局。官渡之战前,袁绍无疑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然而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走向了灭亡,曹操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那么,问题来了,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到底有多重?
1.10万军队
首先,建安四年(
1999年),袁绍终于打败了公孙瓒。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算,都是河北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袁绍想渡过黄河,与曹操争夺天下。起初,袁强的局势很脆弱。袁绍没有后顾之忧,疆域辽阔,
人口众多,能够调动十万以上的兵力,尤其是在袁绍的核心地盘冀州。汉末
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开垦田地多,桑枣幸免”,“冀州人丁兴旺,兵粮优渥”。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建安四年(19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一万,企图南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序幕。曹两家的决战迫在眉睫。因此,很明显,袁绍一方在官渡之战中投入了10万兵力。当然有史料说袁绍的军队在十一万左右。从最终结果来看,袁绍调集了10万大军,在官渡之战中基本损失殆尽。
经过一年多的对抗,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曹操带着两万大军突然袭击了袁俊。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弱打强、少打多的战例。曹操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他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相对应的,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只率领800骑兵逃到了冀州,也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消灭了10万大军。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兵败忧郁而
死。纵观汉末三国时期,损失十万大军的战役无疑屈指可数。
二.阎良与文丑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的颜良和文丑战死沙场。一方面,阎良(?~200年),来自唐阳县、安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袁绍将在东汉末年。阎良是小心眼。虽然他很勇敢,但他不能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攻打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用军师
荀攸“引开敌人的进攻”,亲自率军,打败了燕国梁军。阎良本人被
关羽杀死,白马之围也就此解决。对此,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只保留了关羽亲自斩阎良的勇气,而忽略了荀攸的胜计,无疑有失偏颇。
另一方面,文丑(?~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文丑虽然勇敢,但缺乏智谋。建安五年(200年),文丑率领左将军
刘备进入演金。他错过了曹操的军师荀攸的“诱敌”计划,他的“五六千骑”被“不足六百人”的曹军骑兵击败。文丑自尽于乱,葬于河南禹州市。明代小说《三国演义》把这段历史改编成了关羽斩首文丑的
故事。然而在《三国演义》等正史中,文丑死于乱军之中,也就意味着无法证明关羽斩了他。官渡之战初期,袁绍先后损失了颜良、文丑两位大将,这无疑打击了袁绍将士的士气,成为袁绍最终败北的原因之一。
三.张合和高岚
官渡之战,袁绍派淳于琼监管吴超的粮草。曹操率领精锐攻打吴超。张合曰:“割草之兵,骁勇善战,必胜淳于琼等人。一旦淳于琼失败,将军的大业就完了,你要尽快带兵救援。”然而,郭图参赞说:“张合说的不是个好主意。不如我军攻打曹操大营。曹操必救,春雨琼之危不救。”张合反驳道:“曹操的阵营很强大,肯定不会急着进攻。如果春雨琼等人被俘,我们都将被俘。”
结果袁绍听了郭图的话,不听张合的劝阻,派轻骑去救淳于琼。取而代之的是,张合、高览领兵大举进攻曹军大营。当时曹营以
曹洪为主,荀攸为谋士。但张合、高兰无法攻下曹洪的曹军营寨。与此同时,吴超的粮草也被曹军抢烧,郭图以自己的计谋失败为耻,诬陷说:“张合对我军的失败很满意,出言不逊。”张合、高览等将帅怕被查,于是烧了攻城橹,投降曹洪。
张合投降时,曹操尚未回营。回到营地后,曹操听说张合投降了曹洪,非常高兴。对张合曰:“魏子若往殷,
韩信必归汉”,封张合为偏将军,名杜。在我看来,张合、高览投降曹操,不仅让袁绍失去了两位大将,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在这与那之间,自然推动了官渡之战的走向。
四.春雨琼
春雨琼(?-200年),字钟健,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东汉官员在汉灵帝钟平五年(188年),与建朔、袁绍、洪堡、曹操、赵嵘、冯方、夏某一起被任命为西园八大队长之一的右队长。所以很明显,早在东汉末年,淳于琼就已经出现了,甚至可以和袁绍、曹操平起平坐。
董卓篡夺皇权后,淳于琼选择跟随袁绍,成为袁绍麾下的一员大将。官渡之战,淳于琼镇守吴朝,被曹操攻打,惨败。淳于琼本人被斩首。对此,在我看来,淳于琼没能守住乌巢,导致袁绍军队失去了草料,这可以说是官渡之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动词 (verb的缩写)许由、巨寿、田丰
许巍(?-204年),字子元,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是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因犯法被捕。于是力挺袁归降曹操,为曹操设下攻打袁绍军粮库乌巢的计划。袁绍被官渡打败。
举首(?-200年),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广平。在官渡之战中,巨寿提出了缓进战术,但未被采纳。在烧乌巢前夕,巨寿提出了以貌护食的思想,未被采纳。袁绍战败后,巨寿被俘,拒绝投降。后来居寿想回河北,被打败杀了。曹操曾感叹:“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好好相处,天下人还不够着急。”
田丰(?-200年),字昊,巨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的部下寻访大臣,官员们都去了冀州。对于田丰,他刚直不阿,曾多次劝袁绍但未被采纳。曹操的谋士于迅曾评价说他“有罪”。后来因为谏袁绍征伐曹操,被袁绍下令扣留。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所杀。
综上所述,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仅损失了十万大军,他的五大
名将也消失了。至于许由、巨寿、田丰等谋士,不是投降就是被杀,这使得袁绍几乎无人可用。虽然官渡之战后,袁绍仍然拥有冀州等四州的领土,但军事力量和人才的流失无疑使袁绍集团成为一个冒牌货,最终被曹操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