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经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特别是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等故事的渲染,巩固了孙刘联军赤壁大败曹骏的民间记忆。
那么,确立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是什么呢?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换句话说,真的是孙刘联军借东风烧了
曹操的战船,最终导致了曹军的战败吗?
关于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原因,近年来很多研究者跳出了言情的思维框架,回到历史中寻找更可靠的答案,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曹操犯了兵家大忌。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了军事禁忌,这基本上是史学界的共识,但他犯了什么禁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曹操犯了骄兵必败的大忌,也有人指出曹操不应该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一种是用木板钉在一起,首尾相连)。
也有研究者认为,曹操率领5000轻骑,冒险狂奔,导致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第一次战败,随后长江北岸武林遭到黄盖火袭,最终导致战败。因此,赤壁之战被准确地定义为赤壁武林之战。
第二,曹军的实力和孙刘有不小的差距。
有一种观点认为,曹操和孙刘联军实力相差很大。例如,在战前的舆论宣传和形势分析中,曹操声称要率领80万大军南下,而周瑜则指出曹骏充其量不过24万。吕思勉先生认为,曹操率领的北方兵大约有十五六万,加上新荆州兵七八万,总共有二十多万参战部队。孙刘联军大致在五万左右,双方实力对比大概是五比一。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考虑到后勤保障和荆州的行军、掉队,曹操这边只有7万人,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还没有达到2:1,更谈不上实力悬殊。所以,孤军远征、强弩之末的曹骏败于赤壁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曹操的战船被火烧毁。
关于曹操烧战船,有孙刘连武攻和曹操烧战船自退两种说法。火攻涉及
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打黄盖等故事。关于赤壁地区冬天会不会有偏东风,有研究者做过很多论证。他们大多认为,在长期的北风间歇期,长江中游地区冬季会有短暂的偏东风或东南风。
对于周瑜攻打黄盖,有人认为黄盖假投降、烧曹军船只是可信的,也有人认为周瑜攻打黄盖完全是假的,但假投降、火攻是真的。对孙刘火攻曹操持不同看法的人,引用史书记载,指出曹操烧毁战船,自愿退出战场。
在曹操给
孙权的信中,曹操提到:“赤壁之战,值得病。孤舟焚退,使周瑜得此名。”如果说曹操“烧船而退,使周瑜得此名”的自作主张是
死鸭子嘴硬的话,那么《三国志·武则天传》中曹操的“烧余船”则是从敌人的角度承认曹操烧了自己的战船。
第四,瘟疫对赤壁之战的影响。
在传统正史中,曹操烧船撤退时,瘟疫被视为重要影响因素。比如曹操在给孙权的信中提到,他撤退的原因是“病”。这里的“病”指的是瘟疫。
此外,《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权遣(周)瑜、等。和(刘)贝反对曹公,他们在赤壁相遇。却说病初日,败走江北,言兵疫。
据《三国志·吴竹传》记载,赤壁大败后,“(曹)焚其馀船而退,士卒饥染,死者大半”。而《三国志圣人传》也有“圣人与吴郡并驾齐驱,直追南郡。当疾病流行,北方军卒,曹公引回”的记载。可见赤壁之战前后,曹军普遍染疫是不争的事实。
围绕曹骏感染的疾病和流行病的分析,有人认为是瘟疫。大多数人认为是血吸虫病,但也有研究者指出,伤寒是汉末三国的主要流行形式。
据目睹汉末“大疫”、被后人奉为医圣的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序》中记载:“宗族众多,有二百余家。建安以来,死亡不超过十例,三分之二死亡,伤寒居第七”。
围绕张仲景在历史上是否担任过长沙太守及其任期问题,有研究者从赤壁之战兵败瘟疫的记载中得出结论,认为张仲景在赤壁之战前后一定运用医术治疗和控制了伤寒对孙刘联军的影响,从而帮助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被
刘备任命为长沙太守。
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呢?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实曹操赤壁之败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操之过急的节奏不对。曹军冯冰直指荆襄,刘琮立即投降,刘备带着兵马和百姓逃走了。曹操大军一路追击,在长坂追击刘备,大败。
应该说,曹骏的追击速度还是很快的,但之后曹操并没有“用仅存的勇气追穷匪”,给了刘备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与此同时,孙权在
鲁肃、周瑜等
战争贩子的鼓动下,在刘备的说客诸葛亮的游说下,下定决心联合曹,使曹军一下子面临了二打一的局面。面对这种形势变化,已经贻误战机的曹操可以不战而坚守,做好安抚新附的荆襄百姓,收编和训练新降的荆州兵,而不必急于与孙刘联军决战。
但当时曹操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贸然决战,最后大败,失去了刚刚获得的荆州。也就是说,曹操的错误在于,着急的时候不着急,着急的时候不慢,只是把节奏颠倒了。
另外,在具体的战斗中,曹操犯了轻敌自大兵的毛病,但把战船连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大错误。至于火攻,再次体现了曹操拖延战机,因为他可以在偶尔的东风之前,利用自己风头正劲的优势,率先对孙刘联军发起火攻或者常规攻击。
关于曹军烧船,从《三国志》的记载可以推测,曹军的部分战船确实遭受了孙刘连的军火攻击,但损失非常有限。曹军的大部分战船在曹操决定撤退时都被他放了火,以躲避敌人。至于曹操为什么首战失利就主动退出战斗,根本原因是曹军内部爆发了严重的瘟疫。
在古代,瘟疫的爆发和传播往往与卫生条件和人群聚集密切相关。因此,人群拥挤、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如军营和监狱,往往容易发生瘟疫。自古以来就有狱疫、军疫之说。如《汉书·
王莽传》和《汉书·西南夷传》记载,王莽曾出兵攻朱卓,结果“士卒多病,死者连六七”,“三岁以上死者数万”。
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一个疫情汹涌、疫病频发的时期,史称建安疫。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后的疫情虽然没有建安末年的疫情那么凶猛,但在曹军中蔓延得相当厉害。据说曹操的重要谋士
郭嘉和曹操的爱子曹冲都死于这场军疫,也大大降低和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艺文类聚》卷二十五除了上面引用的史料外,还载有阮力的《献曹公与孙权》一书,书中说:“赤壁之战,为避邪地而焚舟,非周瑜水军所能控制。”曹的说法可能没有战败将领的说法那么简单。
在汉末瘟疫流行的时代,避邪避疫成为无奈而
明智的选择。例如,在黄初四年,
曹丕曾派兵攻打吴栋。虽然首战告捷,但吴军已经成了“肉”。但由于吴国瘟疫的爆发,魏军不得不放弃继续进攻,退兵躲避瘟疫。所谓“贼选齐病,地上抹河,恐染。”.......今开江陵之围,缓死一鸟”(《三国志·舒威文帝传》)。
综上所述,客观地说,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军队瘟疫无疑是造成曹操战斗力急剧下降,导致曹操兵败北退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决定赤壁之战胜败的因素中,瘟疫实际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陈寿《三国志》
〔2〕吴鹏《关于赤壁之战的四个真相》
〔3〕吕思勉《赤壁之战的真相》
〔4〕孙维旭《张仲景长沙太守考》
〔5〕符友丰《曹操兵败赤壁原因何在》
〔6〕赵伯阳《赤壁之战曹军败因新说》
〔7〕郑佩鑫《赤壁之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