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史风云 > 官渡之战:原本胜利在望的袁绍,为何却昏招频出呢?

官渡之战:原本胜利在望的袁绍,为何却昏招频出呢?

2022-09-12 13:29:13

    建安4年(199年)6月,袁绍精选10万士兵,战马万匹,企图进攻南方的许都,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袁曹两家决战在即。

 
  结果如何?我们都知道,袁绍最后是大败。两年后,他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互相攻击,最后被曹操打败。然后他们逃到其他地方被杀。曾经的美好前景以整个民族的灭亡而告终。
 
  所以,其实在战争初期,袁绍的实力远远高于曹操,谋士和曹操的手下都不敢差。还有很多士兵和充足的食物。袁绍他在河北百姓中的名声可谓是百姓的敬仰,文人的拥戴。
 
  反观曹操这边,虽然四处征战,也没少占地盘,但是圣旨事件爆发,内部大火。还有,曹操地处中原,南有刘表、孙坚,东有刘备,西有马腾,北有袁绍。可谓四战之地。地形对自己极为不利。
 
  一方面,天气,地理位置,人和一切都被占领了。一方本来什么都没有,结果巧的是,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曹操。这是为什么呢?袁绍主要犯了以下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袁绍一直对官渡之战的整个原因和目标犹豫不决,以至于做了无数个决定。
 
  有人说,既然你犹豫了,那就不要开战了?
 
  不,袁绍他也嫉妒曹操的成就和他所获得的地盘。
 
  公元199年,袁绍三月灭公孙瓒,统一河北,四月曹操夺河内,六月逼袁术。袁术是袁绍的弟弟,但曹操毫无顾忌,甚至敢于挑战袁绍。现在曹操正在夺取皇帝的命令,征服大量的地盘。
 
  而袁绍,享受着人民敬仰、士人拥戴、外国亲友、马庄强军,甚至国家的玉玺都到手了的美好氛围,似乎坐拥河北,天下尽在掌握,野心勃勃,但曹操总是泼冷水。袁绍我受不了了。我要出兵灭曹操。
 
  但是袁绍只是想了想。你自己的理由是什么?把曹操打成汉奸,然后清除国君一方?不好!
官渡之战:原本胜利在望的袁绍,为何却昏招频出呢?
  为什么?
 
  1.事实上,他并不想见汉朝皇帝刘协。他只是想做一个独立的诸侯,或者更进一步,如果他统一了天下,自己做个天子也不错。从他组织反董卓联盟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他组织了一个反董联盟,并成为领袖,然后趁机得到了自己的军队,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团队。虽然后来反董联军在反董卓的过程中失败了,但是袁绍收获最大。他成功成为称霸北方的大军阀,一度有冲击皇帝宝座的希望。这个时候,他当然不希望皇帝绕过来。
 
  2.袁绍总感觉刘协把他当敌人。如果刘协站到自己这边,刘协一定会杀了自己。
 
  董卓初抵洛阳,欲废刘辩,立刘协。袁绍没有同意。你不是得罪过刘协一次吗?后来董卓把持朝政,自己组织了反董卓联盟。当时刘协还在董卓手里,他也不管,直接和董卓开战了。如果董卓开始杀心,就有可能杀了刘协。又差点杀了刘协,也就是说我之前一次又一次得罪了刘协。万一刘协站到自己一边,那刘协可能不会报复。
 
  3.袁绍我根本没想过。如果刘协来了,我该如何控制刘协为己所用?
 
  早在刘勰从长安跑到洛阳的时候,袁绍就召集谋士商量要不要见天子。谋士告诉袁绍如果皇上要来,你会今天听一道圣旨,明天听一场讲座吗?听着,你有自主权吗?现在你打好了基础,难道你又把手伸回大汉朝廷了?袁绍当时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于是大家都认识了,曹操接待了刘协。
 
  认识和控制皇帝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我们都知道曹操是皇帝的封臣(官方说法是皇帝的封臣),但其实一开始曹操自己并没有控制如何抓住皇帝,让他成为封臣。正是在那一年(公元200年),在许都,汉武帝刘勰不甘心做傀儡,想悄悄给岳父董下旨,要杀曹操,把曹操吓出一身冷汗。
 
  虽然曹操当即杀了董成,杀了董贵妃,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刘协做妃子,监视刘协。但一想起这样的事,曹操还是后背发凉。
 
  这说明汉朝皇帝刘勰不是那么好控制的。即使在10年后,曹操的权力进一步增加,仍然发生了傅皇后要安排她的父亲,伏完,杀死曹操。
 
  曹操尚且如此,对于袁绍。想想这种事就头疼。
 
  4.袁绍我怕打败曹操,获得刘协,中途误杀刘协。
 
  袁绍此时此刻,我害怕我这边的士兵会大举进攻,误杀皇帝,使自己成为弑君者,我害怕万一把皇帝弄到我这边来。结果皇帝又来算计自己了。
 
  所以整个战争期间,袁绍打得很被动。尤其是对于大家建议的偷袭多国首都,现在还来不及下定决心。
 
  有一颗不愿与曹操作战的心,又担心赢吗?这种思维怎么可能赢?
 
  第二个错误,袁绍在嗣子的选择过程中犯的错误。
 
  乍一看嗣子choice的选择似乎与这场战争无关。而且,后来袁绍死了,是沈沛让袁尚做了他的继承人。好像和袁绍没什么关系。
 
  但是,仔细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才是袁绍的初衷。
 
  袁绍生前多次公开表示喜欢袁尚。制作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他成功,但是一直在培养袁尚。
 
  最令人费解的是官渡之战的前期。曹操请假,带兵东征,帮了刘备一把。
 
  刘北刚开始派人去袁绍求助,但是袁绍说小儿子病了,去不了。结果刘备被曹操一个人打败了。
 
  据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袁绍当时我们在打曹操,救刘备。就算我们不救他,派他的部队抄曹操的后路也不错。
 
  但是袁绍不,很多人想不通。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去想。袁绍其实我在等一个机会培养他的小儿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很正常。
 
  袁绍我喜欢小儿子,但是小儿子没有服兵役。我怎样才能成为继承人?
 
  对于这一点,他得带着儿子去经历,这样才能攒够资历,将来接班。
 
  现在小儿子生病了,没有机会体验。那我为什么是军人?
 
  正是袁绍的这种自私导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再次失去主动权。
 
  他死后,这种自私也导致了他的儿子们最后互相攻击,然后被曹操所破。这个家庭灭亡了。
 
  第三个错误,袁绍,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错误地低估了周围人的忠诚度。
 
  官渡之战前期,因为袁绍很厉害,曹操这边很多人一边假装效忠曹操,一边偷偷写信给袁绍讨好他们。
 
  这让袁绍,自信心极度膨胀。我真的认为我是无敌的。你看,还没等我叫,曹操的人就开始投降了。
 
  他自信对岸的人都想着往我这边跑,那么我这边的人是不是蠢到想往曹操那边跑?不会吧!
 
  谁知道,正是因为他的极度自信,才让他对自己内心可能的背叛完全没有准备。
 
  于是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的许由潜入了曹操的阵营。并向曹操提供了关键信息。于是曹操果断出击,一举破巢,断了袁绍的粮草。然后,一怒之下,我打败了袁绍。
 
  官渡之战之后,中国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曹基本上是中国北方的姓氏。
 
  然而袁绍因为自身决策失误,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内容
标签:

随机推荐
点击排行